数亩山田沉一秋,酿成宁羡醉乡侯。兴来独共邻翁酌,不问农家识字游。
田家新酿。明代。王恭。 数亩山田沉一秋,酿成宁羡醉乡侯。兴来独共邻翁酌,不问农家识字游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 ...
王恭。 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禽言四首 其三。明代。朱应辰。 婆饼焦,小麦黄熟长齐腰。刈麦作饼婆为喜,岂料南山日日雨。雨多麦损不可食,虽欲婆嗔那复得。
题淮阴祠。宋代。张栻。 秦关昔先驱,南郑岂淹久。夜中丞相归,平明印垂肘。古来豪杰人,调度出窠臼。登坛一军惊,六合已在手。从兹看廊清,指挥如运帚。时艰思奇才,庙古酹樽酒。出门望长淮,故国长稂莠。同云正惨澹,人事极纷纠。拘挛傥无累,吾欲献九九。
寄裴云山。宋代。林正。 南山高且深,竹深带流水。先生庐其中,迥若崆峒子。雪发覆两肩,深悟造化理。手注三体诗,名满四海耳。时以诗名家,亦来质疑似。我本浪得名,长挂春风齿。乃识先生心,非非还是是。
肩舆至石堰村。宋代。陆游。 偶上篮舆踏夕阳,醉魂困思两伥伥。涧薪旋拾供茶灶,诗稿初成寄药囊。村舍蓺麻驱鸟雀,牧童随草放牛羊。归来徙倚衡门久,始觉中春已日长。
烈妇行。明代。王士龙。 公无渡河,岸南岸北皆风波。夫君胡为急梭梭,沉舟灭项将奈何。于归感君情义多,捐生从君殡山阿,纲常千载山嵯峨。妾心铁石应不磨,毋使涕泪空滂沱。
踏青过也。石城春市如画。红楼翠阁,酒旗歌扇,尽捲珠帘,彩蟾光射。
今番灯便挂。怎比月牙池上,夏时良夜。点琉璃、三十六盏,青雀绿波中耍。
女冠子 黄俞邰、周雪客招饮灯市,用竹山元夕词韵。清代。龚翔麟。 踏青过也。石城春市如画。红楼翠阁,酒旗歌扇,尽捲珠帘,彩蟾光射。今番灯便挂。怎比月牙池上,夏时良夜。点琉璃、三十六盏,青雀绿波中耍。香车争路花骢打。杖头钱沽酒,绰板凭谁借。不消红灺。已醉底染就,吴绫香帕。何须云母砑。只有桃根桃叶,解春风话。问可能相候,看灯深院,枇杷花下。